guy collection 2.jpg

票選為全球頂尖教育家之一、蟬聯3年的年度最佳南方設計師、2000AIPP最佳男士理髮獎,2001年萊雅Colour Trophy冠軍、與John Frieda Trevor Sorbie 並列在名人堂裡。在倫敦被稱之為Celebrity Hairdresser 明星設計師的Guy Kremer卻自詡為再平凡不過的美髮人。

Guy Kremer的美髮生涯從一個東法小城鎮Talange的沙龍當學徒開始,之後在沙龍工作了幾年後又重返學校,最後還是回到美髮懷抱。21歲那年一心想學英文,又受到當時最夯的披頭四音樂感召,Guy來到倫敦並在三年後展店,熱愛Winchester的他這一待就待了40年之久。這一路也贏得了大大小小的殊榮,受到許多名人的青睞,世界各地巡迴教育/演出,受到時尚界如Jean Paul Gaultier Isabell Kristensen欽點為合作對象,各大雜誌如Marie ClaireCosmoVogue都能看到他的蹤影還曾票選為世紀前75名教育家,現在更定期的在Style Speak雜誌裡出專欄。在一次的印度的巡迴表演讓寶萊塢巨星為之傾倒,並指定要他服務。就這樣,在短短的9個月內他在印度開了7家沙龍和10Spa。從此以後,Guy定期的探訪印度培訓員工並未他的明星顧客服務。

Guy collection fav.jpg

“I live and breathe hair” (為美髮而活)

時至今日,Guy依然熱愛美髮,著迷於美髮的無限可能性。當顧客轉頭對他微笑並說 我好喜歡,是他最感滿足的一剎那。這輩子不曾想要在美髮界喊卡,因為美髮是他的興趣所以每天都很期待上班,甚至在自己的休假日還是跑來沙龍。除了美髮本身,他也很珍惜自己的團隊,認為每一位都極為出色,又因為Guy在倫敦沒有家人,他與團隊猶如大家庭的處在一起,和樂融融的工作氛圍增加了員工對沙龍的忠心度,其中跟他最久的設計師甚至長達37年之久。他認為讓員工快樂的不二法則是放手讓他們去做事情而不要過度的控制Guy也坦承,這畢竟是個辛苦的產業,導致時下新一代的設計師比較待不住。所以近期Guy也發現要找到優質學徒不簡單。

guy collection 3.jpg

實力大於文憑

除了最初在法國受的正統美髮教育與檢定考,Guy的學習生涯是透過與他人合作的關係學習到新技巧、平時大量翻閱鑽研時尚雜誌,並從教育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受惠許多的自修旅程。因此,Guy深深了解,證書不能代表一切。經常面試新設計師的Guy,曾遇過手拿漂亮的履歷表,表現卻差強人意的設計師。他直言:我對一張紙毫不感興趣,我在乎的是他們如何與他人互動,在一間沙龍的表現,當然還有他們技術的真功夫

guy collection 7.jpg

靈感  X  美感

經常跨界與時裝週合作,當Guy 看到設計師的作品以及布料時,就會有源源不絕的靈感。他也很欣賞年輕人未經雕琢的才華,每個禮拜定期替萊雅做教育時,都會被年輕設計師犯的錯誤激發出新的想法;除此之外從慢慢拆解完成品的過程,Guy也會獲得不一樣的啟發。

Guy也強調,培養自身對美感的敏銳度也很重要,要積極的訓練自己觀察到,才能夠創造出美麗。要有辦法挖掘出每個人的內在美,才能創造出美麗的髮型。肢體語言能透漏許多訊息,所以除了要學會觀察,也要懂得聆聽。注意一位顧客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回答問題的方式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他的性格,並延伸出最能襯托顧客性格的髮型。

guy collection 18.jpg

慈善不落人後

自從母親過世於白血症以後,Guy從此置身於慈善事業。在印度,他立志幫忙當地貧窮小孩,捐出印度的沙龍與Spa營業所得的百分之十救濟孤兒。在英國時,更經常舉辦或主持許多慈善活動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兒童疾病、白血病、乳癌等相關的研究機構。他永遠記取母親的教誨 “No matter what you do in life, don’t fart higher than your bum”  (不管你的人生如何,你放的屁絕不能高過你的屁股)

guy collection 4.jpg

採訪花絮

Guy是第一次透過iphoneFacetime接受採訪,不熟悉如何使用的情況下,員工都熱心的幫忙教學。好不容易開通後,他熱情的介紹沙龍環境並向員工介紹小編,還不時地調整鏡頭想讓臉顯瘦的角度。該沙龍擁有兩層樓,樓上已染燙為主,還有有一面名人牆可看見  Pink FloydKelly Osborne等明星,和刊登過他作品的各大雜誌。採訪的過程,陸陸續續的有顧客上門或離開,Guy都會熱情的與大家打招呼,也不時的聽到員工輕鬆聊天的笑聲。雖然是初次認識,卻有如跟鄰家爺爺聊天般的親切。

arrow
arrow

    TOP ART HA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